中小学生每周课外劳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你家孩子“达标”了吗?

翰林轩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0-09-14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组织起草了《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提到,大中小学专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总课时统筹安排。每周课外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可以让学生承担擦黑板、分午餐、扫地、打水、清洁校园、植树除草等力所能及的班务及校务劳动,鼓励根据现有资源开设田园、烹饪、维修等特色劳动教育项目。


看到这儿很多家长就会问了,按照这个征求意见稿中的劳动内容和劳动时间,孩子的劳动教育,在学校里就可以做得很好了。那回到家之后,还需要继续做家务吗?


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中提到,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组织教育孩子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参加劳动,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一起做,积极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弘扬优良家风。


要加强家校协同,中小学校针对学生成长规律布置洗碗、洗衣、叠被、扫地、整理房间、倒垃圾、做饭、照顾老人等力所能及的日常家务劳动,家长打卡反馈,分年级建立家庭劳动清单,每年学会1至2项家庭生活技能并逐步养成劳动习惯


由此可见,孩子的劳动教育,不仅需要学校里开设相应的课程,还需要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还需要做到家校共育。


那么,做好孩子的劳动教育,对他们的成长有哪些帮助呢?怎样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家校协同做好孩子的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我们采访到了济南市历城区义轩小学正高级教师冯光国,一起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



xinwentusan.jpg

冯光国


孩子做家务对他们的成长有哪些帮助?


参加家务劳动,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通过家务劳动,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得到提高。现在很多的学生在家里不怎么做家务,都是家长来包办。在学校里,也是由校内的一些物业公司代替了。所以孩子们只有通过在家里做家务,才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增强劳动的意识。其次,也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平常劳动的种种艰辛。孩子通过做家务,能够更好地去培养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为了以后孩子独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也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


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第一,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兴趣。其实孩子都愿意帮着家长做一点事,家长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要在孩子做的过程中及时表扬,让孩子有成就感,这样就能够从无意识的模仿劳动,变成有意识的自觉去做。

第二,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他安排一些劳动的岗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小的时候自己吃饭、刷牙、洗脸,还有穿脱衣服、擦桌子、扫地、洗菜;等长大一点,可以帮着家长做饭,让他在做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好习惯。

第三,要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因为孩子在做家务的时候,有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可能不是太清楚,所以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教育孩子珍惜劳动成果。

第四,家长要和孩子共同劳动。不能孩子在劳动,家长在那儿看,要和孩子一块去做。这样,在一起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让孩子养成劳动的习惯,接受劳动的教育。


怎样通过家校共育做好孩子的劳动教育?

第一,家长要转变观念。在家里主动给孩子提供劳动的机会,让孩子参与家务的劳动。同时,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激励和表扬,让孩子们能够体会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劳动最伟大,感受到劳动能够创造美好生活,感受到劳动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快乐。

第二,家长要积极地配合学校,进行劳动教育。学校的老师会布置一些孩子在家庭里应该从事的家庭劳动作业,有的还会要求学生提供家庭劳动教育清单。比如,需要在家里做家务、整理房间、买菜炒菜等等这些劳动的清单,让孩子在家里边去做,这更需要家长的配合。



作者:任威明

本文编辑:CHEN°

责任编辑:刘龙 林美妮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素材来源于来源 山东教育电视台微信公众号 等网络资源,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